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名人访谈
对话濮安国教授:中国红木家具的高度
2015-04-24    点击数:2048    来源:《红木视界》杂志 整理:仙游红木家具网

引言:
  仙作红木家具网「www.xianzuo.com」讯:酷暑七月,在位于北京东南三环的雅尚典藏书屋,我们如期采访了濮安国老师。素净的棉质条纹衬衫,长发束在脑后,鼻梁上架着眼镜,学者和艺术家两种气息自然交织在一起。简单的开场介绍之后,谈话转入正题……
 
    站在文化的高度,深入理解红木家具

  谈话刚开始没多久,濮安国老师就抛出了一个问题:红木家具的本质是什么?在众人多沉迷于对章式手法的细微追求上时,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戳中要害,舍本逐末的弊端一下显露出来。跳脱开琐碎的表象,站在文化和文明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红木家具,是濮安国老师在这次采访中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惊喜。

  红木视界:先谈谈您对这次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的看法吧。

  濮安国:首先,中国家协主办的这个品鉴会是好的,能在首都把中国的传统红木家具文化用这样一个形式传递出来,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商品,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在这里进行传播。中国红木文化要根据它的自身特点、历史形成、艺术风格等作深入的理解,确是一件需要多方面来做的事情。
  
  红木视界:对红木文化的理解难在哪里?

  濮安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明式家具跟清式家具不是青菜与萝卜,不是你喜欢吃青菜他喜欢吃萝卜的问题。明式家具是我们中华民族家具的顶峰,而清式家具是对明式家具的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家具走了下坡路。所以,作为红木人应该清楚,你做家具可明式也可清式,这是个人喜好,但是你心中要有对我们中国家具文化的理解和责任感,这样才能把中国当代红木家具继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西方世界在工业革命之后,吸收了我们中国家具的精髓,把西方家具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反过来我们却学习洛可可和巴洛克等装饰手法,提倡清式家具,追捧宫廷家具。同样是文化交流,其收获和结果却相去甚远。

  红木视界:清式家具重雕刻、重装饰的风格的确是受到了西方装饰艺术的影响。

  濮安国:我们要从文明的高度审视家具,站在这个高度上,可以发现明式家具真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的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这里面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很多人都不去主动学习,缺乏对中国家具文化史的了解,还总是在说你看那件家具雕得多好这样重雕刻的家具能赚钱。但家具是家具,不是雕刻品,适度地雕琢可以,但如果将整件家具雕满龙凤,再加上三国演义、红楼梦……那这还是家具么?长期以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制作者没有弄清楚家具在人类生活史上的现象和本质。

  红木视界:弄清红木家具的本质,应该是所有研究和认知的基础。

  濮安国:的确如此。必须把家具的根源搞清楚,一定要知道它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准确地从文化的高度、从人类文明和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什么是本质意义上的红木家具,什么是红木家具的文化,搞清楚了就不会说外行话,就不会让人把你看成是绣花枕头
有人说红木家具起源于明代,但明代是没有红木家具的,这个概念是清代中期以后才约定俗成的,关于红木的概念更是要晚于红木家具。十多年前,国家出台了一项标准,要把红木的种类弄清楚,然而这些木材里有一些并不是好的硬木。即使采用优质硬木制造出来的家具也不一定就是红木家具,红木家具的概念内涵不仅与木材有关,与工艺、式样、传统文化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红木视界:中国传统对于材质是如何理解的?

  濮安国:从明代中叶开始,文人将老花梨木和紫檀木的材质美,作为制作家具的品质保障之一,对木材的自然纹理、色泽、材质常常会从审美、物理性能、加工工艺等角度加以审视,这是民族智慧的一种体现。
  清代中叶后,我国传统家具用材多用酸枝木、花梨木等,就有了现在所谓的红木家具了。而现在许多人心中的红木家具只以木材、以用材价格贵贱论高下,还认为雕刻越多,价格越高。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红木家具产业蔚然成风,但许多所谓的红木家具,没有红木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只能说是取红木材料生产的实木家具

  红木视界:提起清式家具,其中的三大流派广作、苏作、京作各自有哪些特点?

  濮安国: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一些报刊或杂志上都发表过专论,早在我二十年前出版的《明清苏式家具》专著中就有详细的论述。这里简单再说一下,相对于京式家具和广式家具,苏式家具更多地保留了明式家具的传统。广式家具更多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建筑在那时的广东地区也都出现了西洋化的改变,很多雕花如西番莲等都与西方的图式有着某种联系。所以,当时的广州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装饰风格,这在工艺美术史上是十分鲜明的,如工字枨、羊腿足和鲤鱼肚牙板等都是广式家具的特征。而北京,因为京官多、贵族多,常追求奢华、富丽,家具形体复杂、用材考究,藉以体现他们的身份。从文化层面说,广式家具和京式家具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广式家具有创新,不墨守成规,趋向迎合时代的需要;京式家具用料讲究、取材丰富多样,形体庄重,这些皆是可取之处。

  红木视界:即便如此,清式家具也无法成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又一个高峰?

  濮安国:从整个家具历史上看,对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进行比较后会发现,京式、广式、苏式都在产生变化,其章式外表似乎都在迎合时代生活的需要,但没有朝着更高的方向走:明式家具之所以成功,首先是材料的革命。明式家具之前是什么?是几千年的漆器家具。从漆器家具到硬木家具,这是造物史上一次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创造发明,所以它才能取得中国家具史无前例的成就。
 
  站在美学的理论高度,创新红木家具

  创新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但如何创新却又是一个时代的迷茫。未来,中国红木家具将走向哪里?能否创造出新的辉煌?在濮安国老师看来,从美学的理论高度出发,虽然创新的难度不言而喻,但未来尚可预期。

  红木视界:红木家具在未来能否朝着更高的方向走下去?

  濮安国:中国目前缺少对传统家具理论的研究,家具如果失去了精神指针,美的形式就无法产生出意味,材料的科学使用、产业的文化特征、造型的时代特色都将出现许多问题。这些让现在做红木家具的老板去担当很难,但他们的下一代是有文化、有想法的,他们希望将中国红木家具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做得好,红木家具领域也许就会造就出一代名副其实的大师。我们现在缺乏设计大师,许多东西都是照抄古人的,或者把古人的东西改来改去。现在是需要培养设计人才的关键时候,需要有专业机构,要研究与生产相结合,逐步实现超越。

  我一直反复强调,要改革,要创新,改良主义要不得。改革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从材料、工艺到设计,如何使红木家具在新的生活环境里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又能满足中国人新的审美需求。

  红木视界:创造出新时代的家具似乎是个很有难度的大命题。

  濮安国:当前中国红木家具的发展处于一个瓶颈口,大家都体会到要改变,但为什么总变不好?从个体角度看,有些家具已经在改变了,但变得不够成功。中国家具不论是否用雕刻、镶嵌作装饰,形体发生什么变化,其根本的关键是在形体功能与传统文化的结点上、美学意识物化显现的效果上,这恰恰是当下缺少艺术创造力的造器者无法认知到的。

  中国家具是框架结构,作为人类造物艺术领域里的一大发明,至今依然是至善至美的民族特色,北京的鸟巢是用框架结构建造的一个范例,只不过使用了金属材料,通过结构的框架形式释放出了一种赋有时代美感的讯息,并得到了世人的称赞。但跟明式家具比起来它仍有不足之处,明式家具的踏步床,上千个部件拆开了运到异地还能组装起来。鸟巢可以么?看问题要看事情的本质。鸟巢从本质上是吸收了我们中国传统建筑、家具的框架式构造,而且产生出了新颖的时代情绪。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应该看到明式家具框架结构的科学性及其因几百年来沉积而产生的时代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也去突破、去创新,让它焕发无限的新生命力。

  红木视界:除框架结构外,还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

  濮安国:除框架结构外,还有很多东西都要去研究:线条、线脚、造型、榫卯、形态、观念等。对于明式家具,我们如何从文化、艺术、科学的高度,对它形成一个全面的综合认识,这需要借助于理论,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例如我写的《明清苏式家具》一书,是通过对苏式家具的系统研究、论述,才让人们认识到了苏式家具有着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的。对于明清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的研究,一定要在更广阔的理论范畴和更高的起点上去重构,需要进一步树立起一个完善的科学系统,去将中国家具推向新的高峰。

  红木视界:理论研究会对红木家具的创新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呢?

  濮安国:现在有一些所谓的中国新概念家具,我是很难接受的。做一把椅子,一半儿圈椅,一半儿扶手椅,这不能称为创新,只能说是不伦不类。为什么现在要提倡明式家具的创新和发扬?因为我们要有民族性,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创新的时候不能忘记了本源。国外有很多家具是新颖的,很美,但那是人家的,我们可以拿来使用,但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要有继明式家具后之更灿烂的中国家具。

  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创新,这样才能有深层次的理解,只看表面现象,盲目扩大生产,很容易出问题。中国家具现在处于一个需要创新的关键时刻,这里面的难度有多大?我自己也搞过设计,很有体会,理论似乎太深奥了,创新实践同样深不可测。中国传统家具不是画出来的,或是形象地计算出来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中国家具设计是一门深厚的工艺学,而关于这方面的著述还没有,如有人能把它写出来,那又会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巨大成果。虽很难,但如何通过深入总结进行研究,希望总是有的。

  红木视界: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濮安国:明式家具的顶峰太高了,先要爬上去,继而超越。不仅要从艺术、科学、历史的高度,对明式家具有深刻理解,更需要研究人员、设计人员、企业家等同心协力,在生产中,在造物的实际过程中去加以体现。

  另外,西方家具的发展又远远地走到了前面,而我们的迟后同样会让我们感到艰辛。

  再有,红木家具的创新不是靠个人实现的,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为设计人才提供条件和发挥的空间,要壮大我们的设计队伍。目前一个红木企业产品的水平,基本上是厂长的水平,说不上有什么设计。此外,消费者的诉求同样有待提高。
 
  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复兴文人家具

  文人的参与,曾直接推动了明式家具走向世界瞩目的巅峰,而今日,越来越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开始干预家具的制作过程,他们以消费者的身份,使企业被动做出迎合需求的改变。或许,正如濮安国老师所言,未来,文人家具的潮流一定会到来,而且势不可挡。

  红木视界:这两年红木行业进步较快,家具制作水平有了整体提升,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的出现?

  濮安国:这是文人文化参与的结果。近几年都在提倡文化产业,虽然对文化的理解各有高低,但毕竟会有从文人文化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家具的。另外,许多拥有一定财富的知识分子也参与到红木家具消费领域中来,不少有识之士会对家具提出自己的要求,企业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会被动的进行改变,进而促使家具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红木视界:明代家具也是文人参与之后到达了一个高峰。那么,明式家具是否等同于文人家具?

  濮安国:明式家具就是文人家具,所谓文人家具未必是文人个体或阶层使用,而是文人的意识参与到了家具设计中,形成那个时代的一种风格,而决非仅指代文人使用的家具。或是文人参与了家具的创作,或根据文人诉求产生的家具。是在那个时代产生的家具形制、款式、品种和形成的特色等。这种家具是当时的一股潮流,很多非文人,在审美认知提高后,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和提倡这种家具。

  红木视界:现在如果有这样的一股潮流就好了。

  濮安国:未来,更赋有文化意味的家具一定会成为高端家具的主流,因为它是我们民族先进性的体现。
红木视界:在明式家具之前,关于中国家具的研究资料十分少见。

  濮安国:对于中国家具的研究应该重视历史,但明代以前,家具除绘画上的形象之外,特别是唐代到宋代,实物几乎是空白,倒是有一些战国汉代时的出土家具,席地而坐的矮型家具。我们探索中国古代家具源流,了解明式家具是在漆器家具的基础上,材料使用硬木后,逐渐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家具。这种家具由于文人的参与倡导,体现了文人的造物思想与理念,揭示了家具的真、善、美。

  红木视界:这种文人家具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濮安国:文人家具的概念是相对于民间家具而言的。民间家具等于什么?接近于音乐里的原生态,是没经过改造的,符合大众的审美理解,更多是体现一种朴素,比较粗糙。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来自民间,但文人家具是在民间家具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的一种家具式样,可喻为音乐中的阳春白雪

  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去研究,这就需要你们媒体发挥正能量。那些编的故事,例如明代哪个皇帝喜欢家具,造成了明式家具的辉煌之类的宣传,就不要再去传布它了。还有人说花梨是皇宫制造家具的首先用材,好像这些东西只有皇帝使用了才是尊贵的,严重误导了大众的认知。

  其实宫廷家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一定高,我理解中国文化有三个层面:宫廷、文人和民间,其中又融入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在我看来,经过数千年时间保留下的最璀璨的是文人文化。民间文化是基础,是母亲,孕育了文人文化。而宫廷文化不能完全代表中华民族最精华的部分。像现在讲瓷器,官窑和民窑,似乎皇宫里的东西就都是好的,所以这个事情没法去谈,这种认识是民族文化的悲哀,是有颠覆性的。

  红木视界:但现在从拍卖市场看,宫廷拍品的成交价的确遥遥领先。

  濮安国:市场和艺术是有区别的。我们有一些专家,讲到明清家具的鉴定,都说宫廷家具是最好的,我发表过文章提出了自已的观点,如果宫廷家具是最好的那么明式家具的历史地位呢?只能说某一件宫廷家具是好的,不能把宫廷使用的某类物品作为一种标准。艺术的标准,历史文物的标准,不只是简单的不好,所以一开始我就强调要有理论,要从理论的高度去鉴识我们的家具历史和遗产。
关于美学,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写了一篇《美是生活》的论文,这四个字产生的思想就使他成为了世界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得出了一个观点,确立了一种理论,成为了美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红木视界:树立一个理论,尤其是关于美学的理论,对知识的广度要求非常高。

  濮安国: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其他文化知识也要主动学习,很多人只研究一个方面是不对的。有人跟我说,你是搞明式家具研究的,其实我研究工艺美术花的时间远不比明式家具花的时间少。绘画、工艺美术、各种艺术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我们都应该涉猎。美学、哲学、艺术心理学都要懂一点,搞理论研究才能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