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学术讲座
谈 “木作”架构的“苏式”美
2014-02-20    点击数:1930    高 峰

经中国明式家具学者濮安国先生论证而总结的“明式家具起源于苏州,苏州是明式家具的故乡”这句话,对于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和爱好者来说,可能已耳熟能详,成了普遍的共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吴地优秀的“木作”工艺造就的明式家具,怡然自得地与江南的湖泊溪水相辉映,其魅力在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获得了一致的赞誉,被称为世界造物的经典。然而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在江南这片土地上,随即发展演变,而后与明式家具一起统称为“苏式”的家具,继承着明式的风格,同杨柳青竹契合得纤柔灵秀,精明巧智地“木作”架构出吴地独特的家具造型,产生了中国家具文化中光彩夺目的“苏式”美。“木作”是技术,“苏式”是艺术,在此获得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了吴地文化的精粹。

一、 “木作”家具的由来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没有止境,因此人类的物质文明也不断获得新的进程。 纵观我国家具的发展历程,不但经历了从低矮家具到高型家具的发展变化,同时还发生了由青铜家具到漆器家具再到硬木家具的家具材质改变的历史过程。

在明末范濂《云间据目钞》中所记载的关于“细木家具如书桌、禅椅之类,予少时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家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 。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矣。纨绔豪奢,又以榉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的描述,恰恰说明了“细木”、“木作”的由来是相对于明代以前家具中的“漆作”而言的。其所描述的正是中国江南地区从“金漆”家具,(如图1)到“细木”家具(如图2)的转换之际的情形。明末清初,正值吴地的文化经济发展的顶峰时期,绽现百花争艳、风景这边独好的社会繁荣景象。此时,得益于硬木材料的获得和使用,文人学士、民间匠人赋予了优质木材及其制作的种种灵性,通过造型和构架,制作出完全由优质硬木转换构成的新颖家具。并且在江南文人美学思想的长期孕育下,使中国“木作”家具的制作和风尚风靡了整整几个世纪。

明代晚期苏州地区率先创制的“细木”家具,使中国古代家具渐渐地由漆器家具转变为崇尚具有天然纹理木材和迷人手工技艺的硬木家具。这是人类再一次对家具材料独具慧眼的深入认识和发展。中国细木家具的出现,“木作”工艺赋予了木材不同于漆饰家具的审美功能,引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

二、 “木作”架构的“苏式美”

“木作”从字面上讲,就是人对木的加工制作。在苏式家具中“木作”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可以感受得到的对一件硬木家具外表材质的视觉上人文化、精细化的处理,使家具构件的外表如家具的体肤,温润而细致。其次是指设计制作中国硬木家具的卯榫结构,它是家具的关节,起着牢固而又灵活地架构起家具形体的功能,从而使每一件家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我们把一件传统硬木家具解构之后,显露出它的卯榫结构时,你一定会惊讶地看到构成家具的另一个世界。木材在不借助其他材料的构合下,完全靠自身卯榫构造,构架出坚固和完美的结合体,可见卯榫体现了“木作”智慧的精华,是木作家具构成的至关重要的内在基础。苏式家具就是赖于这样精巧智能的卯榫“木作”技艺,不但获得了家具的牢固坚实的性能,同时获得了家具的造型美和意匠美。由卯榫 “木作”架构起的美感特质即是“苏式”美的风格特色。下面我们从一椅一几中就能直接地获得这番审美感受:

此件四出头扶手椅(图3),正是苏式家具早期的作品。简素的构件,“木作”架起了别样的雅致。细圆的椅腿撑起了整个椅子的功能,笏板式靠背之上飞扬的搭脑唤起了一种美好的浮想,弯曲的鹅脖托起温顺的扶手,与宽阔的背板架起了舒心的围护,框打的座盘配合藤面的轻柔,荷包式牙板示意着可避风雨的屋檐,素朴的踏板像是入室的台阶,在自然的木色材质中似乎同样架构起了温顺贤良的一个家的感觉。不难想象,坐在这样的扶手椅上,一定会在清风宁静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滋润。没有别样的装饰,但装饰又全在这架构之中蕴意,让人感到更有一种美妙的自然和谐。

中国家具中四腿支撑起的桌、椅、案面,就如中国建筑中柱子支撑起的大屋顶。中国家具的木作框架结构,与中国建筑结构同样都可以追朔到卯榫木作构造的渊源。苏式“木作”制造工艺,为形制而精心设计的了卯榫,充分发挥了科学框架的坚实,充分展现出了虚实交替,线面相生,简洁质朴的苏式家具的风格。 

清代中期以后,苏州细木作已成为优秀的手工技艺而闻名遐迩,虽然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审美取向变化,苏式家具的式样也进行了历史的演变。在吸收了京式和广式的同時,苏式家具在明式简洁质朴美的基础上,增加了装饰,但这清新空灵的装饰依然建构在这 “木作”工艺之上。

有一件较晚时期的镶嵌大理石面的红木花几(图4),面框侧边螳螂肚爆仗筒起碗口线,插角“兜料”方曲纹嵌珠,腿足大倒棱,沿边均以阳线起洼盘接走通,下档凹凸桥梁式。此几装饰不尚繁琐,保持着苏式家具传统的做法,选料精良,工艺精湛,均匀清丽,简约大方。它突出的时代特征是装饰的花板,空灵盘结,纤柔娟秀,依然散发着清新典雅苏式风格。花板“木作”“兜料”的做法,更显高超的卯榫建构的制作技艺和苏式家具中细木作传统的魅力。

三、 “木作”架构的苏式之美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苏式家具建立在中国家具卯榫“木作”工艺下的框架结构上,苏式之美便在这架构中展现。家具面犹似天之穹隆,腿为柱,中间是人赋予家具的思维的空间,也是家具自身的生命空间。一件家具的形态气质,无不在这木作框架起的天、地、人三才空间中确立起一个完善的自我价值, 在苏式的家具中也并不缺少装饰,有些取自大自然中的纹样,如“冰梅纹”,或来自人们想象之中的吉祥图案,如“四合如意”,这些纹样,让大地之上自然生机和天之神灵融入到家具的之中,就更加丰富了苏式之美。而这吉祥的纹样依然是在卯榫“木作”架构中获得。当你在欣赏那润泽的家具造型或被精心雅致的纹样所吸引时,如若你再仔细观察,你一定会惊叹这巧夺天工的“木作”架构的制作技艺,这乃是苏式家具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时文人李渔曾经讲“木之为器,凡合笋(榫)使就者,皆顺其性以为之者也,雕刻使之成者,皆戕其体而为之也;一涉雕镂,则腐朽可立待矣。”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些雕刻繁复的清式家具之中,(如图5),丢失了“木作”建构的框架美,也没有“木作”建构的装饰美,变成了雕刻的泛滥,也就失去了中国传统“木作”艺术的本质。苏式家具并不缺少雕刻工艺的运用,然而只有“木作”的架构才是中国传统硬木家具的根本的美的内涵。

让我们再次回眸秀美的苏式家具,清新空灵,儒雅内敛,虽然没有繁琐的雕龙画凤,却有着百看不厌的视觉效果和心灵归宿的美学特性;玲珑细致的装饰结构,轻盈灵动如涓涓的溪流沁人心底。这便是“苏式”的“木作”架构起的人文特质。古人讲“艺是百工之技”。意思是说技术的,也就是艺术的。而 “木作”架构的“苏式”之美,正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当技术与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时,便焕发出生机,即创造了全新的美的生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濮安国 明清苏式家具  浙江摄影出版社 杭州1999.8 

[2]、濮安国 明清家具鉴赏 西泠印社出版社 杭州 2004.12

[3][]李渔  闲情偶寄   华夏出版社  北京 20061

作者介绍:高峰 女 1970.12 讲师 文学硕士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