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院长专栏
人才是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关键
2015-04-24    点击数:3848    濮安国

红木家具行业近年来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回顾红木家具发展的历程,展望红木家具的未来,红木家具行业该如何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濮安国。濮教授从红木家具的历史、创新、发展与产品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看法。

其一:明式、清式家具不是“萝卜白菜”的关系。

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不朽的艺术高峰。西方工业革命期间对明式家具的吸收,复兴了欧洲的家具设计。明式家具影响了西方,清式家具受西方影响。有人说清式家具也是高峰,家具上的雕刻都是文化,那不对,那主要已经不是家具了,是木雕。是家具本体之外衍生出的东西。

明代没有红木家具,也没有红木概念。红木家具和红木概念都是清代出现的。老百姓当时不懂明式清式,看着颜色发红,就叫红木家具,产生了这么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现在的人把优质硬木叫红木,选出五大类,好多种,但有的材质并不好,显然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自明代起,人们使用花梨紫檀制作家具。之前江南人大量使用榉木,北方是榆木。认识到花梨紫檀后,家具突出了两点:自然美和工艺美。对纹理的追求加上木工匠人的制作,中国家具美就出现了新貌,这不光是以材料本身的经济价值来定位。

苏作源于明式家具,延续着明式的优良传统,造型、线脚、榫卯、架体等,仍是清代中期以来传统家具的典范。清式家具以广作家具为源,广东很多雕花都受巴洛克式影响。清式家具讲究镶嵌、雕琢,多呈繁琐。现在一些红木企业第二代掌门人,有的是留过洋的年轻人,有很多新想法,想把中国红木通过设计改变面貌。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了。

其二:要真正创新,改良主义要不得!

当前红木家具发展到一个瓶颈,都讲变,却大都又变不好,没有传统的中国味,且缺乏美感。要变,就要去创新,不能只是形体上的修改移植。改良主义不能要,包括政治、经济领域的改良,都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

再有就是中国家具的框架结构,这在世界造物史上是先进的,是民族文明的伟大创造。北京“鸟巢”就是采用了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古家具,人们把它拆开了运过去,可以重新再装起来。

还有线条的造型,这是艺术范畴讨论的课题。不懂书画的人,挂一幅宋代大画家的作品看不懂,做红木家具也要达到像书法家的水平,书法作品是具有欣赏性的,不是用来认字的。

创新要结合民族性,有的设计一味学西方,会偏离了中式家具的本体。对明清家具的认识,一定要从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的高度综合全面地认识,从理论的高度总结和推广。

其三:市场需求推动红木家具发展。

近些年人们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对民族的东西越来越喜欢。十年来红木家具消费有一个变化:从大老板富人用,到文化人用,或有文化素养、有品位的人用,这对家具造型设计、做工、艺术意味,各方面的要求都会不同。厂家要适应和满足新客户的需要,你就得把家具做得越来越好。一次,我遇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在一家工厂订货,他们手中捧着三本书,让家具厂按照书中的几件样子给他们定做。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有家具文化素养,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厂家也得不断提高。

其四:红木家具产品的提高需要特殊人才。

传统红木家具不光是实用器物,更不是雕刻品,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产品,这就要求有些艺术才能的人来从事家具设计制作。苏州旧时流传一个故事:一家银楼老板请来一位做手镯的师傅。师傅来后白天喝老酒,晚上不睡觉,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也没见他做成什么东西。老板问:银镯做得怎样了?师傅回答:别急,正在做,做出来你会喜欢的。过了半年,还没见镯子,老板忍不住了,就让师傅走人。师傅很生气,从怀里掏出一个镯子往地上一掷,拂袖而去。老板与账房一看傻了眼,镯圈脱出后中间滚出一串罗汉头像,上面本来应该雕成的十八罗汉,只雕到九个,从未见过的生动神奇。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师傅身怀绝技才如此悠然自得,不露声色。老板马上屈尊挽留,并许以更高的薪水……这个例子说明,高人难遇,要识得人才,你的企业才有发展。(陈敏仪∕编辑)